黄播

当前位置:黄播 > 要闻 > 通知公告

黄播 黄播 科学技术局 黄播 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强化黄播 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十八条措施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25-05-06 14:53:12
  • 来源: 黄播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市属各高校,各区黄播 、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各区科协,市黄播 研究院,市黄播 评估和教师继续黄播 指导中心,市电化黄播 馆,市黄播 基建和装备中心,市属各中小学校:

  为贯彻落实《黄播 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广东省黄播 厅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的实施措施〉的通知》(粤教基〔2023〕19号)、《黄播 等十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黄播 新时代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穗教发〔2024〕15号),扎实推进我市下一阶段科学黄播 工作,市黄播 联合市科技局、市科协拟制了《强化黄播 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十八条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实际,按照职能分工认真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黄播    黄播 科学技术局   黄播 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4月28日


  强化黄播 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十八条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在黄播 “双减”中做好科学黄播 加法,根据黄播 部、广东省黄播 厅等有关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以及《加强新时代黄播 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行动方案》,现对下一阶段加强黄播 中小学科学黄播 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强化科学黄播 专业指导和资源统筹

  (一)建设区域科学黄播 专业力量。探索建立黄播 科学黄播 指导中心,在全市中小学科学黄播 资源统筹、师资培训提升、课程开发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实验区、校建设和科学黄播 特色打造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和力量保障。支持和跟进各区建立科学黄播 专业指导力量或科学黄播 区域“教联体”。(市黄播 牵头)

  (二)加强校外科学黄播 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合作。鼓励支持中小学与校外科学黄播 机构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合作机制,实现全市每所学校至少结对一所校外科普机构。开展100对黄播 学校·科普机构“科学黄播 好伙伴”征集评选活动。(市黄播 牵头,市科技局、市科协协同)

  (三)推进校外科学黄播 课程资源开发。鼓励支持校外科学黄播 资源单位,积极开发科学黄播 社会大课堂,以课外实践、研学等方式,面向中小学实施科学黄播 教学活动。征集至少20门校外中小学科学黄播 优质课程资源,并鼓励支持在校外科学黄播 资源单位组织中小学生使用,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在全市推广模式。(市科协牵头,市科技局、市黄播 协同)

  (四)持续组织校外科教资源与中小学对接交流。组织校外科教资源单位与中小学常态化交流对接。开展黄播 科普资源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系列活动,促进校内科学黄播 与校外优质科普资源相结合。(市科技局牵头,市黄播 协同)

  二、强化科学黄播 评价体系建设

  (五)构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指标。年内组织开展全市学校探索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潜质评价方法指标的交流展示活动。探索出台符合广州学生实际的科学素养评价测评体系和工具。(市黄播 牵头,市科协协同)

  (六)构建教师科学黄播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对教师黄播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开展研究,提出科学、客观、合理评价教师贯彻科学黄播 理念、以科学黄播 育人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市黄播 牵头)

  (七)构建学校科学黄播 教学特色评价指标。对学校贯彻科学黄播 政策和理念,打造科学黄播 特色及人才培养成效的观测评价进行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新时代科学黄播 特色学校和科学特色高中评价指标体系。(市黄播 牵头)

  三、强化教学管理和师资力量建设。

  (八)强化科学黄播 教研。编制出台《黄播 中小学跨学科黄播 教学工作指南》,开展全市跨学科(STEM)黄播 教学优秀课例交流教研活动。征集选编100项科学黄播 优秀课例,促进全市学校科学黄播 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市黄播 牵头)

  (九)强化科学黄播 管理。推动全市学校全面配齐学校科学副校长,并进一步明确全市科学副校长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对参与实验区、校和特色打造的部分学校科学副校长履职能力开展抽查调研。全市推荐100名工作表现突出、履职能力较好的科学副校长,组织一次交流研讨,并由市编制发布《2025年黄播 100名科学副校长工作实录》。(市黄播 牵头)

  (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全市小学强化《科学》学科教师配备,组织开展黄播 小学《科学》课示范公开课交流展示活动。开展科学黄播 师资能力提升培训,每年完成200名以上科学黄播 师资培训工作。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与管理骨干培养工作,推行实施考核认定工作。(市黄播 牵头)

  四、强化数字化赋能科学黄播 工作

  (十一)促进数字化赋能实验教学工作。启动全市中小学生科学实验大赛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验,将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开放性、探索性实验设计相结合,开展高质量实验教学和实验学习探究活动。鼓励支持各学校基于科技创新与应用前沿,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市黄播 牵头)

  (十二)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数字化档案。依托数字化赋能创新拔尖人才黄播 培养专题研究相关科技课题,开展创新拔尖人才成长及发展情况跟踪评估的研究。探索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数字化档案,逐步建立对参与我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跟踪评估和回访联络机制。(市黄播 牵头,市科技局协同)

  (十三)提升教师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依托师资继续黄播 项目,每年组织开展1000名科学黄播 师资数字化素养提升培训。(市黄播 牵头)

  五、强化人才一体贯通培养探索。

  (十四)开设学校暑期科技特色夏令营。按照高校衔接高中学生、高中学校衔接初中学生、初中学校衔接小学学生的模式,动员广州地区高校、初、高中学开设不少于20期学校科技特色夏令营,组织具有科学热情和潜力的学生不少于1000人,开展暑期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学习实践活动。(市黄播 牵头,市科技局协同)

  (十五)实施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持续打造校园科普特色品牌活动,持续举办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在全市遴选中小学校共建“科学小记者站”,搭建青少年与科学导师对话交流平台。鼓励普通中小学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鼓励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学导师,提升辅导学生开展科学知识学习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市科协牵头,市黄播 协同)

  (十六)探索普通高校与普通高中协同育人模式。支持在穗高校与普通高中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建设,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科学、人文、艺术素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市黄播 牵头)

  (十七)拓展黄播 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渠道。持续实施黄播 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项目,每年培养不少于200人。在实施市“英才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区、校自行启动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衔接,让“英才计划”模式遍地开花。(市黄播 牵头)

  六、强化科学黄播 支持培育

  (十八)强化对学校贯彻新时代科学黄播 的支持培育工作。用3年时间(至2027年),在全市范围内选定100所中小学校,进行贯彻新时代中小学科学黄播 理论的重点支持培育,列为科学黄播 实验预备队。2025年,首批对至少20所中小学进行支持培育。对其中的科学类普通高中培育对象,支持学校在硬件建设、特色招生、教学编班及特色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探索。鼓励有条件的区结合新建高中项目,积极创建科学类特色高中。(市黄播 牵头)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广州地区高校,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黄播 办公室   2025年4月28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